2015/02/21
羅蘭珊 Marie Laurencin
看過這展了嗎?如果沒有,剩最後幾天了喔,別錯過了喔!
國曆新年前,老婆給我了這張票。當時忙,一直拖到現在才去看。好啦,因為覺得這位女性畫家的畫風很陰柔,覺得不是我的菜,所以就一直沒有很強的動機看展,直到今天。
而今天,真的很震憾!
我先走馬看花地看過一次,發現羅蘭珊主要都以人物畫為主,且大部份畫作對象都是女性,用色多以白色粉色的柔美配色為主,來呈現仕女們的優雅氣質與唯美。而這些女性幾乎都沒有表情。當時心裡OS:她不擅長畫表情嗎?
這個展將羅蘭珊的創作生涯分為四個時期:早期(1904-1914)、流亡(1915-1921)、瘋狂年代(1922-1939)以及璀璨晚年(1935-1956)。嗯,早期就不多談,這個時期羅蘭珊應該還在試探各種畫法。
看羅蘭珊WW1造成生活不順的流亡期,心真的很糾結。人物的面容多以白色佐以灰色陰影,而沒有太多表情的面容上,卻讓人感受到陰鬱、糾結、憂愁。我的感覺是羅蘭珊將自己的心境投射到每個畫中人物中,所以這時期的每一幅畫也許都算是她的自畫像吧。這個時期我特別喜歡「閱讀的女子」這幅。一開始是因為這幅畫的用色沒有那樣陰鬱所吸引,而且與同時期相較,畫中人物的眼神,與淺淺撇嘴的神情,淡淡地,卻很有戲,吸引我在這幅畫前駐足許久。
時期進入大戰結束,法國進入戰勝國的瘋狂歡愉中,羅蘭珊也在這個時期開始崛起而走紅。這時期畫作的人物隨仍維持鮮有表情的一貫畫法,但面部的用色除了白與灰外,也多了粉紅,感覺上這時期就不那樣的陰鬱了。人物的體態也較為圓潤,呈現輕熟之美。
「喜劇女角」對我而言應是這時期的代表吧。淡陌表情中卻能感受到淺淺的心裡喜悅。而衣服顏色是羅蘭珊最喜愛的藍色,而各種不同濃淡的青色,讓衣服呈現出更多的層次,也襯托出女角優美的體態。
而晚年時期,可以感覺羅蘭珊開始尋求在藝術界的定位了。她這時期的代表作應該是「三個年輕女子」這幅在構圖、線條與色彩上,可以看出與之前時期的畫作有蠻大的不同。整個畫面不再陰鬱愁困了,而是更加活潑夢幻了。
在羅蘭珊的畫作中,常常看到會伴隨著吉他作為道具,知道是為什麼嗎?是因為吉他的形狀與女子的曲線有所對應?還是...
賣個關子,這個答案,聰明的你一定可以在這個展中找到答案!展期只剩下幾天了,別錯過喔。
2015/02/13
2015/01/08
將會影響 IoT 走向的組織
IoT是個熱門話題。不過各家有各家的想法與作法。未來會怎麼走?
也許,就要看下列的這些組織會怎麼走,以及那些組織的運作比較有力了
AllSeen Alliance
成立於2013,發起人有Qualcomm, Cisco, Panasonic及其他家電業者。目前約有100個會員。這個聯盟主要是希望能給家庭與商務等使用不同的OS與network protocols的設備一個方式來互相發現對方並進行溝通。Qualcomm貢獻了一個open-source software framework: AllJoyn 給這個聯盟。目前已經有支援AllJoyn的設備上市了,Microsoft的Windows 10也已內建AllJoyn於其中。
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(OIC)
成立於2014七月,會員包含了Intel, Cisco, Samsung, Dell, HP, Lenovo, GE, MediaTek, Atmel,Siemens等。會員數目前約50,規劃了許多計劃書以協助設備間互相發現與溝通合作。預計在2014年底釋出程式碼給開發者,正式規格將於2015上半年提出。
Thread Group
由ARM, Samsung, Google Nest Labs等於2014七月發起,所推動的是家庭低功率設備所組成的mesh網路。目前會員數約50。每個device都賦予一個IPv6位址。目前市面上已經有支援Thread Group提出之protocol的晶片。此group目前僅定義device netwokr這層,因此未來不排除在較高層套用AllSeen或OIC之架構。預計在2015上半年開始對產品進行認證。
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(IIC)
由GE, Cisco, IBM, Intel, AT&T在2014五月組成的協會,主要是鎖定在Enterprise IoT。目前會員超過百家,包含了Microsoft, Samsung, Huawei等。協會將不會制定標準,會將工作重心放在定義標準需求、設計參考架構、建立testbeds等。
IEEE P2413
2014七月召開了第一次會議,總共有23家廠商和組織與會。預計在2016年完成標準的制定。
也許,就要看下列的這些組織會怎麼走,以及那些組織的運作比較有力了
AllSeen Alliance
成立於2013,發起人有Qualcomm, Cisco, Panasonic及其他家電業者。目前約有100個會員。這個聯盟主要是希望能給家庭與商務等使用不同的OS與network protocols的設備一個方式來互相發現對方並進行溝通。Qualcomm貢獻了一個open-source software framework: AllJoyn 給這個聯盟。目前已經有支援AllJoyn的設備上市了,Microsoft的Windows 10也已內建AllJoyn於其中。
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(OIC)
成立於2014七月,會員包含了Intel, Cisco, Samsung, Dell, HP, Lenovo, GE, MediaTek, Atmel,Siemens等。會員數目前約50,規劃了許多計劃書以協助設備間互相發現與溝通合作。預計在2014年底釋出程式碼給開發者,正式規格將於2015上半年提出。
Thread Group
由ARM, Samsung, Google Nest Labs等於2014七月發起,所推動的是家庭低功率設備所組成的mesh網路。目前會員數約50。每個device都賦予一個IPv6位址。目前市面上已經有支援Thread Group提出之protocol的晶片。此group目前僅定義device netwokr這層,因此未來不排除在較高層套用AllSeen或OIC之架構。預計在2015上半年開始對產品進行認證。
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(IIC)
由GE, Cisco, IBM, Intel, AT&T在2014五月組成的協會,主要是鎖定在Enterprise IoT。目前會員超過百家,包含了Microsoft, Samsung, Huawei等。協會將不會制定標準,會將工作重心放在定義標準需求、設計參考架構、建立testbeds等。
IEEE P2413
2014七月召開了第一次會議,總共有23家廠商和組織與會。預計在2016年完成標準的制定。
2015/01/03
2014/12/25
Android Studio 筆記
最近Google releases正式版的Android Studio,並宣稱此工具將成為official IDE for Android。那Android未來還會繼續維護與發展ADT嗎?從Android用official IDE這字眼,並在官網上鼓勵大家轉到Android Studio的態度,個人覺得以Eclipse為基礎的ADT可能會走向尾聲了(參考這一篇)。
因為Android Studio的專案結構與觀念與ADT有蠻大的差別,所以一定要來瞭解一下
讀了一些網頁,把一些重要的記錄下來
Android Studio Overview
官方的資料一定是不可或缺的
我覺得這裡的workflow章節很重要,可讓我們可以瞭解一下這工具的使用概念
這裡稍作紀錄一下,Android Studio開啟是以專案(project)為單位(Eclipse則是workspace)
每個project可以包含一至多個modules(至少要有一個application module)。Module是個容器,用來存放與組織所需要的source codes與resources。Module又分為四種:
Android Studio vs. Eclipse: What You Need To Know
如果已經用慣Eclipse的朋友,可以先看看這篇,瞭解這兩者的異同
另外這一篇也可以參考一下
Android Tutorial for Beginners: Part 1
Android Tutorial for Beginners: Part 2
Android Tutorial for Beginners: Part 3
就如標題,這是針對正式版(v.1.0)所修改過的入門文,不是用之前beta版,有正確的畫面截圖,在學習時應該會減少很多混淆與誤解
Gardle
Android Studio並未採用Ant做為其build tool,而是選用了Gardle。因此若想把Android Studio玩好,把Gardle讀通也是必要的。
也可以參考Android官網上的Gradle Plugin User Guide
因為Android Studio的專案結構與觀念與ADT有蠻大的差別,所以一定要來瞭解一下
讀了一些網頁,把一些重要的記錄下來
Android Studio Overview
官方的資料一定是不可或缺的
我覺得這裡的workflow章節很重要,可讓我們可以瞭解一下這工具的使用概念
這裡稍作紀錄一下,Android Studio開啟是以專案(project)為單位(Eclipse則是workspace)
每個project可以包含一至多個modules(至少要有一個application module)。Module是個容器,用來存放與組織所需要的source codes與resources。Module又分為四種:
- Application Module:可用來產出.apk檔來安裝至Android設備
- Library Module:如其名稱,用來存放可被其他projects或modules共用的source codes與resources,以達到reuse之目的
- Test Module:用來包含可對application projects進行測試的codes。其中講到"are built into test applications that run on a device",這等有時間可以來多瞭解一下
- App Engine Module:可以與Google App Engine(GAE)結合,來整合device與雲端成為一體。這一塊對應該是做IoT的朋友可以多留意的
如果已經用慣Eclipse的朋友,可以先看看這篇,瞭解這兩者的異同
另外這一篇也可以參考一下
Android Tutorial for Beginners: Part 1
Android Tutorial for Beginners: Part 2
Android Tutorial for Beginners: Part 3
就如標題,這是針對正式版(v.1.0)所修改過的入門文,不是用之前beta版,有正確的畫面截圖,在學習時應該會減少很多混淆與誤解
Gardle
Android Studio並未採用Ant做為其build tool,而是選用了Gardle。因此若想把Android Studio玩好,把Gardle讀通也是必要的。
也可以參考Android官網上的Gradle Plugin User Guide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