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04/28

我們要的是怎樣的未來?

一個牧師寫的給馬總統的一封信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so3qZkWTExbaL_GEr7EePezdqA--/article?mid=54022

一位朋友轉來的一封信

家庭絕對是引導小孩正常成長的重要因素

最近和兩位老朋友見面,他們的家庭都失敗了
和文中所講的有所不同,父親不是因為外遇或情慾
而都是因為工作而需到對岸去,無法克盡父親的責任
而一位的老婆受不了聚少離多,提出了離婚
另一位的老婆則是因為家事工作的兩頭燒,累垮了
小孩,都交給祖父母了

我一直覺得教育,家庭所要扮演的角色應該要比學校多
因為教育,知識應該只是一小部份
人格、素養、態度等等比知識重要多了
而這些是父母應該給小孩的,不是學校
可是現在的父母也許事業太忙,也許被企業榨乾...
似乎本末倒置了,把很多的責任都往學校、安親班推
沒有父母陪伴的小孩,等他為人父母時,又怎會把陪伴小孩、教養小孩視為應盡的責任?
那這樣又會塑造出怎樣的社會與國家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確實,領導者想帶我們去那裡?要給我們怎樣的下一個十年
如果,當大家的努力不能讓自己更幸福(或只有讓少數人獲得幸福)
那是不是我們的方向錯了?

2011/04/06

久沒仔細欣賞日月潭的早晨了

2011/01/08









向有你的城市 前進
雖是奢望 但仍滿心期盼
能在茫茫人海的街道上
與你 有個不期而遇
然後 驚訝地說
好巧 怎麼在這裡遇到你

踏上有你的城市的土地
空氣 彷彿散布著你的味道
陽光 有你微笑的溫暖
環顧 熙攘的人群中 沒有你

走在陌生 卻似熟悉的街道
因著與這土地沒有交集 而陌生
卻因著有過你的足跡 而熟悉

你 在 嗎 ?
你曾用怎樣的心情 走過 我 正站立的角落

終將離去 這個有你的城市
努力呼吸 最後一口 這城市的空氣 混著你氣息的空氣
好與你 淡淡的 告別

2010/03/24

當我老時,希望也有人會這樣幫我

今早搭高鐵上台北,在月台上等車時,看到一對年長夫婦搭手扶梯上月台後,就神色不安地東張西望。等他們走到身邊時,偷瞄了一下他們手中的車票,發現他們是要到左營。於是趕緊拍拍老先生的肩,確認他們是不是要到高雄。並且告訴他們南下列車是在另一個月台,他們走錯了月台。

他們慌張且蹣跚地由樓梯走下月台,趕著到另一個月台。不一會兒,南下的列車進站了。雖然列車停靠的時間約三分鐘,但是很擔心兩位長者的速度會趕不上。往南下月台張望,一直看不到這對老夫婦的身影出現。

南下的開車鈴聲響起,終於看到老夫婦上到了月台,也看到站務人員趨前引導,協助他們在列車關門前,順利上了車。心中的擔憂也得以放下。

後來想想,偷瞄他們手上的車票,好像是侵犯隱私的行為了,可是如果沒有這一個偷瞄,老夫婦可能會趕不上他們要搭的車,甚至會搭錯車。也許該雞婆的時候,還是要多點雞婆。

自己的父母年紀也大了,希望他們在外時,也能遇到雞婆的人,能適時的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。也希望當自己老時,社會上還是有人可以在必要時給我一點協助,讓我可以享受生活上的快樂與自在。

2009/06/20

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


一個午後逛進了國美館,沒有先計劃想看的展,就進去隨便晃
剛好看到A2有「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」,就趕忙進去

這個展不多做介紹,這網頁就有詳細說明

其中對幾位的照片有特別的感受:
  • 吳忠雄:展出的《阿布絲》、《鹿鳴來的女孩》、《達駭‧敏基努安》等,照片的對比與色調柔和,但潛藏的情感卻能帶給人很大的衝擊,足稱大師
  • 關曉榮:《雨中扛米的八尺門男子》,也許就構圖上來說不是最佳,但是掌握了快門機會,忠實紀錄下這情境。而雨及米,也讓人有困境vs.財富的聯想,相當有趣
  • 李坤山:《勇者群象》以強烈反差來表現出煤礦工人,畫面中五人有一人是背對鏡頭,增加了趣味性
  • 周慶輝:痲瘋村系列照片,以較粗的粒子展現出豪放,以中性的階調來展現細膩,說出這群弱勢受難者的無奈人生
  • 林壽鎰:《夏日》應該是經典之作了,除了是完美的追蹤攝影外,影中人物的表情更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喜悅
  • 蔡榮豐:《信耶蘇得永生》把握了絕佳的快門機會!所有元素的組合,構成了強烈的東西方、古今等文化衝擊

此外,展場中最裡面那道牆的安排也是一絕
那道牆是有Z軸落差的兩面牆,但若站在某個角度,就可以看成是一面
兩面牆上各有一張彩色且裝裱方式不同的照片,其餘則都是黑白或彩度低的照片
而這兩張彩照之題材,也都是用框式構圖
從某個角度看去,整面掛著黑白照片的牆好像開了一個框,放了這兩張彩色照片;而這兩張彩色照片又都開了框去呈現相片中的景色
相當有趣,也可看出策展者的用心安排

這場展到7/19,有興趣的可以把握
若是從特定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