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搭高鐵上台北,在月台上等車時,看到一對年長夫婦搭手扶梯上月台後,就神色不安地東張西望。等他們走到身邊時,偷瞄了一下他們手中的車票,發現他們是要到左營。於是趕緊拍拍老先生的肩,確認他們是不是要到高雄。並且告訴他們南下列車是在另一個月台,他們走錯了月台。
他們慌張且蹣跚地由樓梯走下月台,趕著到另一個月台。不一會兒,南下的列車進站了。雖然列車停靠的時間約三分鐘,但是很擔心兩位長者的速度會趕不上。往南下月台張望,一直看不到這對老夫婦的身影出現。
南下的開車鈴聲響起,終於看到老夫婦上到了月台,也看到站務人員趨前引導,協助他們在列車關門前,順利上了車。心中的擔憂也得以放下。
後來想想,偷瞄他們手上的車票,好像是侵犯隱私的行為了,可是如果沒有這一個偷瞄,老夫婦可能會趕不上他們要搭的車,甚至會搭錯車。也許該雞婆的時候,還是要多點雞婆。
自己的父母年紀也大了,希望他們在外時,也能遇到雞婆的人,能適時的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。也希望當自己老時,社會上還是有人可以在必要時給我一點協助,讓我可以享受生活上的快樂與自在。
2009/06/20
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
一個午後逛進了國美館,沒有先計劃想看的展,就進去隨便晃
剛好看到A2有「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」,就趕忙進去
這個展不多做介紹,這網頁就有詳細說明
其中對幾位的照片有特別的感受:
- 吳忠雄:展出的《阿布絲》、《鹿鳴來的女孩》、《達駭‧敏基努安》等,照片的對比與色調柔和,但潛藏的情感卻能帶給人很大的衝擊,足稱大師
- 關曉榮:《雨中扛米的八尺門男子》,也許就構圖上來說不是最佳,但是掌握了快門機會,忠實紀錄下這情境。而雨及米,也讓人有困境vs.財富的聯想,相當有趣
- 李坤山:《勇者群象》以強烈反差來表現出煤礦工人,畫面中五人有一人是背對鏡頭,增加了趣味性
- 周慶輝:痲瘋村系列照片,以較粗的粒子展現出豪放,以中性的階調來展現細膩,說出這群弱勢受難者的無奈人生
- 林壽鎰:《夏日》應該是經典之作了,除了是完美的追蹤攝影外,影中人物的表情更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喜悅
- 蔡榮豐:《信耶蘇得永生》把握了絕佳的快門機會!所有元素的組合,構成了強烈的東西方、古今等文化衝擊
此外,展場中最裡面那道牆的安排也是一絕
那道牆是有Z軸落差的兩面牆,但若站在某個角度,就可以看成是一面
兩面牆上各有一張彩色且裝裱方式不同的照片,其餘則都是黑白或彩度低的照片
而這兩張彩照之題材,也都是用框式構圖
從某個角度看去,整面掛著黑白照片的牆好像開了一個框,放了這兩張彩色照片;而這兩張彩色照片又都開了框去呈現相片中的景色
相當有趣,也可看出策展者的用心安排
這場展到7/19,有興趣的可以把握
若是從特定的
2009/06/03
2009/03/14
不合理的行為
最近看完一本書「不合理的行為」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396997
在一次逛書局時看到這本書,就馬上被吸引了
一方面,這本書是李文吉兄所翻譯的
他是我相當敬仰的人文攝影家,他喜歡的書一定是有可看性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liwenji/
另一方面,這本書的原著是Don McCullin
他是相當有名的戰地記者
這本書算是Don McCullin的回憶錄
記載了他的成長過程、在大大小小各種戰役中的歷程與感受,以及足以流傳後世的影像
也許,就如同Roland Barthes在明室一書中所提到攝影與死亡的觀聯
Don McCullin舉起相機拍下奮戰與受傷的戰士、哀嚎驚嚇的平民、殘破的屍體時
也似乎記錄下了死亡,過去式、現在式、未來式等等各種時式的死亡
而這樣觸目驚心的影像,也讓Don McCullin在書末提到「我的文件櫃裡的鬼魂有時候似乎會跑出來嚇我,那些死於所有的那些戰爭的鬼魂,特別是那個白化症男孩。如今,在最後一次與生命撞擊之後,那裡面也有我所愛的人的鬼魂。藉著這本書,或許他們可以獲得自由。」
在書中也發現Don McCullin提到「我喜歡黑暗的連貫性。那使我感覺安全。暗房是非常適合人待的地方。它是個子宮。我覺得在那裡面有我需要的一切。我的心靈,我的情緒,我的激情,我的藥水,我的相紙,我的底片,和我的方向。在暗房裡,我是個完整的我。」
這也是我對暗房的感覺。雖然攝影的數位化,在電腦上所能達到的成就,遠超過暗房。但是,暗房能給人的,遠超過這一切。
2008/07/11
我們不是被嚇大的
「我們不是被嚇大的」
對!
我們不是被嚇大的,是被唬弄大的
從小,所接受的教育(包含三台、廣播電台、以及忠黨愛國的報紙等媒體),都是要你仇視「敵人」
嗯...是呀,那萬惡的共匪讓大陸同胞吃草根,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,所以,我們要「殺朱拔毛」,解救苦難的同胞
可是,對還是小孩的我,連共匪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,就得在心中種下這仇恨的幼苗,開始仇恨從沒接觸過的陌生人
長大的今天,「祂」又要我們別去仇視他
「共匪」沒那麼壞,不再是「敵人」,我們要跟他合好
這就讓我想到小時候,如果兩個小孩吵架,小孩通常會分別去煽動其他的玩伴,說誰誰誰怎樣壞,別跟他好
等吵完了,兩人又合好如初,留下那群還在互別苗頭、勾心鬥角的玩伴們
是呀,我們不是被嚇大的,是被唬弄大的
對!
我們不是被嚇大的,是被唬弄大的
從小,所接受的教育(包含三台、廣播電台、以及忠黨愛國的報紙等媒體),都是要你仇視「敵人」
嗯...是呀,那萬惡的共匪讓大陸同胞吃草根,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,所以,我們要「殺朱拔毛」,解救苦難的同胞
可是,對還是小孩的我,連共匪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,就得在心中種下這仇恨的幼苗,開始仇恨從沒接觸過的陌生人
長大的今天,「祂」又要我們別去仇視他
「共匪」沒那麼壞,不再是「敵人」,我們要跟他合好
這就讓我想到小時候,如果兩個小孩吵架,小孩通常會分別去煽動其他的玩伴,說誰誰誰怎樣壞,別跟他好
等吵完了,兩人又合好如初,留下那群還在互別苗頭、勾心鬥角的玩伴們
是呀,我們不是被嚇大的,是被唬弄大的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