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/03/10

FinTech跟我有什麼關係

FinTech是個很夯的話題,也許很多人對FinTech這個自摸不著頭緒。他是Finance + Technology。也就是將科技技術應用到金融財經上的跨領域結合應用。FinTech從很久以前就一直再進行,但最近由於許多科技有很大的突破,所以FinTech又有一波新的變化,有人稱之為FinTech 2.0。

就像是「科普」書籍一樣,這是本以很淺顯的方式介紹FinTech的「金普」書籍。這本書不厚,約200頁,加上很淺顯,很適合在周末花一兩天的時間就讀完。

下圖為書中所附之FinTech各項服務的概觀圖,透過這張圖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項科技在拼圖中的位置,也許大家能想想某一塊是否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技術來取代,就可以產生新的、不同的商業應用,創造出迥然不同的business models。



雖說用淺顯的方式來說明一些技術,但對非科技類的讀者來說,應該會對所提到的科技技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;對已經很熟悉技術的人來說,這本書從金融財經角度的切入,並提到10個現有領域應用及未來發展,可以讓技術人了解一下這些技術如何跨領域應用,以及未來可以有怎樣發展空間。對我而言,這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。

將此書主要內容整理如下心智圖,點選這裡可下載詳細的圖檔。

2018/03/03

「機器 平台 群眾」筆記

這本書提出三個正在改變世界的趨勢,未來世界的走向,也將取決於這三個概念的發展方向與成果!很值得未來還需要生存於這世界的人一讀與思考。

這裡筆記一下此書的重點(也加進我的理解與觀點),供我自己在日後,也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。

  • 機器 Machine (vs. 人腦)
    • 機器依據模型/演算法的計算能力優於人,也不會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干擾
    • 目前機器在將新的常識/知識內化的能力仍薄弱
    • 機器尚無法有效應付人類的情緒狀態及社會性需求
    • 人腦與機器未來將發展出新的夥伴關係
      • 由機器主導常態性的運算與決策
      • 人扮演如基因突變的機制,使決策有機會脫離常軌,產生創新突破,不會陷於local optimum中
      • 人可以依社交面向來調整機器的決策

  • 平台 Platform (vs. 產品)
    • 平台之特質:
      • 免費:邊際成本近乎零
      • 完整:數位化,副本與正本無異
      • 即時:重製與遞送的時間非常短
    • 促生出新的business model
      • 以新技術與運作模式,帶出不同以往的商業模式,產生更多新的流動性
      • 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來使用資源,並活化閒置之資源
      • 改變成本結構,改善供需媒合,創造價值最大化
      • 以透明公開的模式,降低資訊的不對稱
    • 實體產品雖不可或缺,但逐漸成為平台經濟的附庸

  • 群眾 Crowd (vs. 核心)
    • 群眾無層級體制,不受約束,易促成自由表達與創新
      • 可以利用如市場的價格機制(如評價),對各項產出進行驗證
    • 群眾具有多樣性,可以從不同角度來進行思考、提供資源
      • 技術、人脈、金流
      • 定義目標,制定合約,集眾人之力來達成
    • 點對點、分散式、去中心化
    • 去中心化能否成功,奠基於合約之權利義務定義的透明與完備
    • 群眾具多樣性,需要更有效的溝通協調
      • 社交能力會越趨重要
    • 核心仍有其重要性,但需要賦予新的定位與運作模式
      • 成本最小化
        • 交易成本
        • 生產成本
        • 協調成本


2018/02/10

說故事的力量

這是在茉莉二手書店挖到的二手好書

書的概念架構在第一章就呈現出來了,後續其餘的章節則是補充了第一章的骨架。因此,讀完第一章就大概已經吸收作者要傳達的意念六七成以上了。

第一章中舉出了六種發揮影響力的六種故事型式:

  • Who I am
  • Why I am here
  • The vision
  • Teaching
  • Values in action
  • I know what you are thinking

以下把這本書的重點以及我個人的領悟整理出來,希望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能有所幫助


  • 目的:傳達思想與理念,進而影響他人
  • 為什麼要透過故事
    • 簡化現實世界、狀況,使人容易理解
    • 包裝理念,引起聽眾共鳴
    • 交織時空、價值、論述
    • 以較柔性的途徑走入聽眾心中,減少價值衝突所引起的心理防衛及排斥
    • (簡單說,故事就是現實的美肌工具)
  • 如何說好故事
    • 信任與認同
      • 建立與對象的連結 (我們是同一掛的)
      • 真誠
      • 用問題來引導對方進入故事情境,或說出其故事
    • 引起共鳴
      • 預留想像空間,使聽眾在腦海中產生圖像,幫助達到身歷其境
      • 對細節也多加描述,讓在腦海中所營造的情境更加真實
    • 持久的影響
      • 在故事中建立如副歌般的片段,深植入聽眾心中,使影響力更持久


後記:這本書所提出的概念相當實用,不愧是Amazon五星。遺憾的是我不太適應此書中文翻譯的語詞表達,一句或一段話常要重讀幾次才能了解詞意,所以降低閱讀讀此書的速度了。

2018/02/07

0206地震紀錄

這幾則新聞放在一起看,就蠻有趣了

2017/12/23
https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71223/1078201.htm

2018/02/04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1803/2968004

2018/02/05
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百年週期引花蓮強震-氣象局出面打臉-065435233.html

2018/02/06 12:30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1807/2970649

2018/02/07 00:00
https://news.ebc.net.tw/news.php?nid=98173

2018/02/07 00:40
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life/865702

2018/02/07 04:09

2018/02/07 07:28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80207/1293529/

2018/02/07 10:15
106年地震偏少 郭鎧紋曾直言不妙
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asoc/201802070120-1.aspx

2018/02/06

暖暖的斑馬線

傍晚,騎著電動機車在回家的路上,來到一個車水馬龍的路口
紅燈,隨著車陣停了下來

橫向對側的斑馬線上有一對老夫婦
老爺爺支著拐杖,老奶奶提著便當,攙著爺爺
以蹣跚的步伐過馬路

小綠人開始奔跑起來了
老夫婦還有三分之一的馬路要過
他們加快了腳步
但,仍是蹣跚

靜止的小紅人出現了!
還有七秒!
再怎樣的加快,也依然蹣跚

思索著該怎麼幫助他們
想著等綠燈亮起時,慢慢前進到老夫婦的身旁停下
幫他們擋住後面的來車,讓他們能安全的通過馬路

綠燈亮起
車陣開始緩緩前進
我前面的幾部機車,並沒有繞過老夫婦
而是如我想做的事一樣,慢慢前行,在老夫婦旁停下
擋下後方車流,守護著老夫婦通過馬路

最強一波寒流的傍晚,好像,也沒有那麼冷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