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/01/08
2010/03/24
當我老時,希望也有人會這樣幫我
今早搭高鐵上台北,在月台上等車時,看到一對年長夫婦搭手扶梯上月台後,就神色不安地東張西望。等他們走到身邊時,偷瞄了一下他們手中的車票,發現他們是要到左營。於是趕緊拍拍老先生的肩,確認他們是不是要到高雄。並且告訴他們南下列車是在另一個月台,他們走錯了月台。
他們慌張且蹣跚地由樓梯走下月台,趕著到另一個月台。不一會兒,南下的列車進站了。雖然列車停靠的時間約三分鐘,但是很擔心兩位長者的速度會趕不上。往南下月台張望,一直看不到這對老夫婦的身影出現。
南下的開車鈴聲響起,終於看到老夫婦上到了月台,也看到站務人員趨前引導,協助他們在列車關門前,順利上了車。心中的擔憂也得以放下。
後來想想,偷瞄他們手上的車票,好像是侵犯隱私的行為了,可是如果沒有這一個偷瞄,老夫婦可能會趕不上他們要搭的車,甚至會搭錯車。也許該雞婆的時候,還是要多點雞婆。
自己的父母年紀也大了,希望他們在外時,也能遇到雞婆的人,能適時的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。也希望當自己老時,社會上還是有人可以在必要時給我一點協助,讓我可以享受生活上的快樂與自在。
他們慌張且蹣跚地由樓梯走下月台,趕著到另一個月台。不一會兒,南下的列車進站了。雖然列車停靠的時間約三分鐘,但是很擔心兩位長者的速度會趕不上。往南下月台張望,一直看不到這對老夫婦的身影出現。
南下的開車鈴聲響起,終於看到老夫婦上到了月台,也看到站務人員趨前引導,協助他們在列車關門前,順利上了車。心中的擔憂也得以放下。
後來想想,偷瞄他們手上的車票,好像是侵犯隱私的行為了,可是如果沒有這一個偷瞄,老夫婦可能會趕不上他們要搭的車,甚至會搭錯車。也許該雞婆的時候,還是要多點雞婆。
自己的父母年紀也大了,希望他們在外時,也能遇到雞婆的人,能適時的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。也希望當自己老時,社會上還是有人可以在必要時給我一點協助,讓我可以享受生活上的快樂與自在。
2009/06/20
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
一個午後逛進了國美館,沒有先計劃想看的展,就進去隨便晃
剛好看到A2有「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」,就趕忙進去
這個展不多做介紹,這網頁就有詳細說明
其中對幾位的照片有特別的感受:
- 吳忠雄:展出的《阿布絲》、《鹿鳴來的女孩》、《達駭‧敏基努安》等,照片的對比與色調柔和,但潛藏的情感卻能帶給人很大的衝擊,足稱大師
- 關曉榮:《雨中扛米的八尺門男子》,也許就構圖上來說不是最佳,但是掌握了快門機會,忠實紀錄下這情境。而雨及米,也讓人有困境vs.財富的聯想,相當有趣
- 李坤山:《勇者群象》以強烈反差來表現出煤礦工人,畫面中五人有一人是背對鏡頭,增加了趣味性
- 周慶輝:痲瘋村系列照片,以較粗的粒子展現出豪放,以中性的階調來展現細膩,說出這群弱勢受難者的無奈人生
- 林壽鎰:《夏日》應該是經典之作了,除了是完美的追蹤攝影外,影中人物的表情更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喜悅
- 蔡榮豐:《信耶蘇得永生》把握了絕佳的快門機會!所有元素的組合,構成了強烈的東西方、古今等文化衝擊
此外,展場中最裡面那道牆的安排也是一絕
那道牆是有Z軸落差的兩面牆,但若站在某個角度,就可以看成是一面
兩面牆上各有一張彩色且裝裱方式不同的照片,其餘則都是黑白或彩度低的照片
而這兩張彩照之題材,也都是用框式構圖
從某個角度看去,整面掛著黑白照片的牆好像開了一個框,放了這兩張彩色照片;而這兩張彩色照片又都開了框去呈現相片中的景色
相當有趣,也可看出策展者的用心安排
這場展到7/19,有興趣的可以把握
若是從特定的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