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06/20

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


一個午後逛進了國美館,沒有先計劃想看的展,就進去隨便晃
剛好看到A2有「台灣美術系列─紀錄攝影中的文化觀」,就趕忙進去

這個展不多做介紹,這網頁就有詳細說明

其中對幾位的照片有特別的感受:
  • 吳忠雄:展出的《阿布絲》、《鹿鳴來的女孩》、《達駭‧敏基努安》等,照片的對比與色調柔和,但潛藏的情感卻能帶給人很大的衝擊,足稱大師
  • 關曉榮:《雨中扛米的八尺門男子》,也許就構圖上來說不是最佳,但是掌握了快門機會,忠實紀錄下這情境。而雨及米,也讓人有困境vs.財富的聯想,相當有趣
  • 李坤山:《勇者群象》以強烈反差來表現出煤礦工人,畫面中五人有一人是背對鏡頭,增加了趣味性
  • 周慶輝:痲瘋村系列照片,以較粗的粒子展現出豪放,以中性的階調來展現細膩,說出這群弱勢受難者的無奈人生
  • 林壽鎰:《夏日》應該是經典之作了,除了是完美的追蹤攝影外,影中人物的表情更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喜悅
  • 蔡榮豐:《信耶蘇得永生》把握了絕佳的快門機會!所有元素的組合,構成了強烈的東西方、古今等文化衝擊

此外,展場中最裡面那道牆的安排也是一絕
那道牆是有Z軸落差的兩面牆,但若站在某個角度,就可以看成是一面
兩面牆上各有一張彩色且裝裱方式不同的照片,其餘則都是黑白或彩度低的照片
而這兩張彩照之題材,也都是用框式構圖
從某個角度看去,整面掛著黑白照片的牆好像開了一個框,放了這兩張彩色照片;而這兩張彩色照片又都開了框去呈現相片中的景色
相當有趣,也可看出策展者的用心安排

這場展到7/19,有興趣的可以把握
若是從特定的

2009/06/03

怪怪的天氣圖



這張是今天氣象局的天氣圖(http://cwb.gov.tw/V6/forecast/fcst/I04_data.htm),嗯...有點詭異,不知道是真的?還是只是測試圖流出來?
如果是真的,那這個天氣系統也太怪了吧

2009/03/14

不合理的行為


最近看完一本書「不合理的行為」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396997

在一次逛書局時看到這本書,就馬上被吸引了
一方面,這本書是李文吉兄所翻譯的
他是我相當敬仰的人文攝影家,他喜歡的書一定是有可看性
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liwenji/

另一方面,這本書的原著是Don McCullin
他是相當有名的戰地記者

這本書算是Don McCullin的回憶錄
記載了他的成長過程、在大大小小各種戰役中的歷程與感受,以及足以流傳後世的影像

也許,就如同Roland Barthes在明室一書中所提到攝影與死亡的觀聯
Don McCullin舉起相機拍下奮戰與受傷的戰士、哀嚎驚嚇的平民、殘破的屍體時
也似乎記錄下了死亡,過去式、現在式、未來式等等各種時式的死亡
而這樣觸目驚心的影像,也讓Don McCullin在書末提到「我的文件櫃裡的鬼魂有時候似乎會跑出來嚇我,那些死於所有的那些戰爭的鬼魂,特別是那個白化症男孩。如今,在最後一次與生命撞擊之後,那裡面也有我所愛的人的鬼魂。藉著這本書,或許他們可以獲得自由。」

在書中也發現Don McCullin提到「我喜歡黑暗的連貫性。那使我感覺安全。暗房是非常適合人待的地方。它是個子宮。我覺得在那裡面有我需要的一切。我的心靈,我的情緒,我的激情,我的藥水,我的相紙,我的底片,和我的方向。在暗房裡,我是個完整的我。」
這也是我對暗房的感覺。雖然攝影的數位化,在電腦上所能達到的成就,遠超過暗房。但是,暗房能給人的,遠超過這一切。